蔡启瑞先生是国际著名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物理化学催化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50年代他留美获得博士学位后,毅然冲破美方羁绊回国,是我国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杰出楷模。25年前我考入厦大,就读于蔡先生门下,读研三年以及后来的接触中,蔡先生的睿智与认真、谦虚与严谨、乐观与淡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0年春的某天,蔡先生到实验室查看我的一份实验报告,看完后他就判断,你这个实验结果可能是个科学发明,深入下去就可以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后来我经过多次重复试验,基本验证了蔡先生的意见,确实是属于首创性的工作。蔡先生在自己学术领域的知识确实广博和深邃!5个月后,我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1992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这个发明是我在蔡先生指导下完成的,但是他坚决不同意在发明专利上联合署名。后来,这个实验研究论文分别在《分子催化》《厦门大学学报》和第四届亚洲化学大会上发表。在论文的成稿过程中,蔡先生亲自修改了四次,甚至细致到标点符号的更正。
另有一件事也能充分反映蔡先生的严谨风格。毕业论文答辩时,按理导师只是简单介绍一下学生和论文的基本情况即可。蔡先生已经是德高望重的老学部委员了,可他还是非常认真地向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了自己是如何指导毕业论文的,包括自己对该论文的认识和体会,同时也非常周详地回答了其他教授的提问,犹如在学生答辩前,导师先进行了一场是否尽职指导的答辩。这个环节,我想如今在硕士博士论文的答辩中大概没有了吧。学生论文答辩时,蔡先生挑了会议室边上的一个座位,非常认真地记着笔记。回看当年我答辩时蔡先生头发花白的背影照片,我仍能被他的言行深深感动。
2010年4月世博会前夕,我去看望蔡先生,先生提及想到上海去看看世博会。但我虑及蔡先生已近百岁,长途旅行确实不便,灵机一动,建议先生有时间可在网上参观世博会。蔡先生随即走向电脑,熟练地查询起世博会信息。看此情景,我想,蔡先生能保持这么好的身体状态,与他平和善良的心态是不可分的吧。
尽管我毕业一年后下海经商,致力于科技成果的转化,不再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但是蔡先生的认真细致的科学精神、为人处事的平和心态始终影响着我、砥砺着我,让我在商海拼搏中仍然保持着努力工作的进取精神和与人为善的健康心态。
学生: 王炜
2013.10.25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