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化工学院2022年度教职工代表大会顺利召...22-05-13
- 张宗益校长一行来院调研指导工作22-04-12
- 我院化学拔尖计划2022年高年级学生阶段性考...22-05-25
- 【支部进社区】“画说我心,以己为友” 绘画...22-05-24
- 山东大学邓伟侨教授做客我院“卢嘉锡讲座”22-05-24
- 化学化工学院谢素原院士深入翔安校区“一站...22-05-23
- 百年谱芳华,青春心向党 ——厦门大学化学化...22-05-20
- 更多>>
-
5月13日,化学化工学院2022年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化学报告厅召开。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刘俊杰主持。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正式拉开序幕。院长谢兆雄首先作学院2021年工作业绩与2022年工作计划...
- 更多>>
-
姜艳霞教授和孙世刚院士课题组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eizing Gaseous Fe2+ to Densify O2-Accessible Fe–N4 Sites for High-Performance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张延东教授课题组近日完成海洋多氯高氧化甾体Clionastatin A和B的高效合成,相关成果以“Two-Stage Syntheses of Clionastatins A and B”为题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DOI: 10.1021/jacs.2c03...
朱志教授与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孙伟研究员合作,在超小周期DNA阵列的低缺陷组装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Suppressing high-dimensional crystallographic defects for ultra-scaled DNA arrays”为题发表在Natur...
郑南峰教授团队和芬兰Jyväskylä大学的Hannu Häkkinen团队合作在Chem上发表题为 “Regi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alkenes over atomically dispersed Pd sites on NHC-stabilized bimetallic nanoclusters” 的...
郑南峰教授、傅钢教授与大连化学物理所杨帆教授(现上海科技大学)合作,在发现引入铜可以大幅提升钯催化炔烃半氢化反应性能的基础上,揭示了铜修饰提升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的三重效应及其分子机制,并通过...
- 表面致密FeN4位点助力高性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05-24
- 海洋含卤天然产物合成研究进展05-23
- 亚10纳米周期低缺陷DNA组装阵列的研究进展05-17
- 单金属位点与周边配体环境的协同催化机制05-16
- 铜修饰提升钯催化性能的三重效应05-16
- 活细胞线粒体活性氧物种原位监测研究进展05-10
- “双缘去对称化”柱[6]芳烃05-09
- 单分子水平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应变表征05-09
- 手性稀土-过渡金属团簇的磁手征二色性效应研究进展05-08
- CO2加氢耦合芳烃烷基化制乙/丙苯研究进展05-07
- 2022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第一轮通知) 22-04-27
- 2022年厦门大学化学强基计划备考建议 22-04-12
- 厦门大学办公室关于2022年端午节放假的通知 22-05-23
- 关于调整实验室安全委员会成员的通知 22-04-27
- 关于调整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专业负责人的通知 2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