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至27日,由厦门大学和马来亚大学联合主办,厦门大学发展规划办公室、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科学技术处以及化学化工学院共同承办的“中马国际高等研究院首届国际学术论坛”在厦门大学圆满落幕。作为论坛核心板块之一,“能源化学与绿色交通分论坛”汇聚来自中马两国学术界、产业界及政府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化学创新与绿色交通发展展开深度对话,共谋科技合作与人才培养蓝图。

聚焦前沿议题,共话绿色未来
分论坛以“能源化学助力绿色交通”为会议主题,设置主旨发言、议题演讲、圆桌研讨及实地考察等环节。26日下午,分论坛在厦门大学卢嘉锡楼202报告厅正式启幕。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能源与化工学院院长陈秉辉担任首场主持,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任斌教授率先致辞,详细介绍了学院概况以及中马共建“能源化学与绿色交通联合研究中心”的战略规划。马来西亚公共服务局高级副主任凯瑟琳·安妮·弗朗西斯博士从政策视角切入,剖析绿色交通的趋势与东南亚实践路径。随后,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马来西亚科学院、国轩高科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分别就科研发展、战略合作、共建绿色能源未来的合作路径等主题展开论述。此外,马来西亚棕榈油局、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的专家与我院杨勇教授、王帅教授也分别就马来西亚油棕生物质转化、碳捕获利用存储技术、电化学储能技术以及碳资源催化转化等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讨。

产学研协同,共筑合作新范式
27日上午,分论坛移师嘉庚创新实验室,聚焦产学研深度融合。会议伊始,嘉庚创新实验室代表李楠和胡博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的战略定位与核心使命,实验室致力于推动能源化学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聚焦氢能、电化学储能及碳资源转化等方向的研究成果向产业化应用转化。在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中马双方20余位代表围绕“跨学科协同创新路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探索”及“产业化项目落地与资源整合”三大议题展开思维深度碰撞,会场讨论气氛热烈,提出了很多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举措。与会专家呼吁两国共建跨国联合攻关团队,打破学科壁垒、融合双方优势资源,推动能源化学与绿色交通的人才培养和产业落地。

深化合作共识,共筑创新高地
分论坛期间,与会嘉宾实地考察了厦门大学翔安校区与嘉庚创新实验室,对嘉庚创新实验室的技术成果发展潜力给予高度评价。本次分论坛是中马国际高等研究院(CMIIAS)成立后的里程碑实践,双方达成将共建两大研究中心的合作共识:能源化学研究中心将聚焦纳米催化剂驱动绿色清洁能源开发,助力中马成为亚洲可持续清洁能源纳米技术的前沿阵地,持续推动工业领域低碳转型;绿色交通研究中心将以马来西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链与未来立体交通发展为切入点,推动新能源汽车与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未来,中马双方将以CMIIAS为支点,持续深化在能源转型、绿色交通及碳中和领域的战略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马方案”。
(文/何丽芳 图/章珩、庾骁喆、黄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