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孔祥建教授团队和蒋一彬博士在稀土-过渡金属团簇合成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 “Machine Learning Guided Assembly of a Nested Gd20@Gd32@Ni36 Cluster via Urea Controlled Carbonate Release” 为题,在线发表于Angew. Chem. Int. Ed. (2025, e202516130)。
稀土多面体团簇因其独特的几何形状和潜在功能而备受关注,但其精准构筑始终面临巨大挑战。本研究中,团队利用尿素作为缓释源,可控地释放CO32-和OH-,利用CO32-模板效应构筑出十二面体构型的内核Gd20,并进一步组装得到具有三壳层嵌套结构(Gd20@Gd32@Ni36)的稀土-过渡金属簇合物Gd52Ni36。这一策略有效避免了直接添加碳酸盐带来的快速沉淀问题,大幅提高了团簇的结晶效率与纯度。同时,团队结合自主搭建的高通量自动化合成平台与机器学习算法,对780种反应条件进行了系统筛选与优化,揭示了尿素与碱用量对成簇过程的关键作用,并绘制了团簇的合成空间边界。通过实验与模型预测的迭代,不仅加速了最优条件的确定,也为复杂金属簇的可控合成提供了新思路。
该工作是在孔祥建教授和蒋一彬博士共同指导下完成,2023级博士研究生戚明强为第一作者。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2461305、92161203、92361301)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51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