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巍巍建南,襟怀山海;泱泱大学,止于至善。8月31日上午,化学化工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建南大会堂隆重举行。学院党委书记宋毅,院长任斌,党委副书记杜超,副院长陈嘉嘉,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系主任王远鹏,化学系系副主任吴伟泰,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张延东,化学生物学系教授颜晓梅,2025级本科生、研究生班主任,辅导员,学院办公室老师等教师代表,以及千余名新生及100多位新生家长参加典礼。典礼由学院党委副书记聂鑫主持。

典礼在全体师生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拉开帷幕。

宋毅代表学院致欢迎辞。他表示,厦门大学是一所底蕴深厚、人才辈出的高等学府,化学化工学院与厦大一样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化学学科与党同龄、与厦大同龄。从今天起,同学们的人生履历将永久镌刻上“厦大化院人”的印记,这既是一份荣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向新生们提出四点期望:一是拥有胸怀天下的家国抱负,在时代浪潮中锚定航向。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勇于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努力成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顶尖人才;二是拥有修身立德的卓越追求,在纷繁世事中乘风破浪。成才先成人,立学先立德,做一个“大写”的人,努力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温度、有情怀、有格局的新时代青年;三是拥有格物致知的科学品格,在探索未知中行稳致远。在AI时代,仍要保持不变的学习态度。要传承发扬学院老一辈科学家“敢为先”的精神、 “重细节”的态度,“合为贵”的风范,努力成长为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一流人才;四是拥有博集东西的胸襟气度,在兼容并包中博采众长。既要立足中国大地,又要放眼世界,主动关注世界科技前沿动态,真正成为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化合作能力的卓越人才。

任斌从学院发展历程、学科文化、科研平台、学科声誉、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学院院情。他表示,厦大化院的优秀主要体现在“敢为先、重细节、合为贵”的学科文化;重视教学,引领性的教学理念;人才梯队和人才培养;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国际影响力以及原创科研成果。厦大化院这片拥有百年历史底蕴的人才沃土,正等待着更多新化院人去开垦和耕耘,希望同学们多尝试,探索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多感受,体验丰富多彩的厦园生活;多努力,在求知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希望同学们牢记“Chem is try!”并祝愿同学们在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中过好每一天,在学习生涯里去开拓和发掘更多可能。

教师代表张延东教授时隔五年,再谈“自我”。他引用年初热映的《哪吒2》中震撼人心的呐喊“我命由我不由天!”表达化学家们凭借智慧与双手去设计反应、创造新物质、解决人类难题的精神内核。他表示,化学与化工都是一门将“不由天”的哲学付诸实践的学科。“由我”意味着从“背诵反应式”转向“设计反应式”;更意味着从“畏惧失败”转向“拥抱失败”;还意味着从“关注实验”转向“心怀天下”。实验室就是修炼“不由天”信念的最佳道场,希望同学们在合成实验屡试屡败时,记住蔡启瑞院士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在表征测试中精益求精时,传承黄本立院士对细节的执着;在团队协作中攻克难关时,践行卢嘉锡先生倡导的合作精神。

新生代表董一行同学表示,新学期的序章已然展开,希望大家在未来的学习科研中,既要涵养“不怕失败、屡败屡试”的坚韧品格,也要锤炼“严谨细心、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愿同学们都能不负韶华,秉持“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在化学化工领域发光发热!

随后举行2025级本科生、研究生班主任聘任仪式。宋毅和任斌共同为新生班主任颁发聘书。
在激昂的校歌声中,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圆满落下帷幕。

典礼结束后,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颜晓梅教授为全体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传承·创新·探索:我的科学旅程与你们的无限可能》。颜晓梅结合团队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纳米流式检测技术以及实现该技术的产业化,推动高端科学仪器的中国智造的经历向同学们阐述“创新,不是天才的专利;突破,也并非遥不可及。专业是同学们跨界突破的起点!”随后,颜晓梅娓娓道来她的导师黄本立院士以及她与她的学生们的故事,鼓励同学们本科阶段要认真学习、坚持锻炼,争取大二或大三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训练,培养科研思路;研究生阶段要勤奋、高效,多阅读文献,多与导师沟通,多向师兄师姐请教。山海形胜,润物无声。嘉庚风骨,止于至善。最后,她衷心祝愿同学们在厦大,有奔赴山海的热爱,也有扎根学术的沉静,在南方之强的沃土上,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文/ 王艺彤 何丽芳 图/庾骁喆 夏明泽 俞素欣 董奇 朱华宸 舒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