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四秩山海聚,共叙厦园化学情 ——厦门大学1981级化学系校友毕业40周年返校聚会圆满举行

发布日期:2025-11-04     浏览次数:次   

跨越四秩山海聚,共叙厦园化学情
——
厦门大学1981级化学系校友毕业40周年返校聚会圆满举行


秋色宜人,芙蓉飘香。近日,厦门大学化学系1981级校友从世界各地重返母校,举行毕业四十周年返校聚会活动。近百位校友不远万里,跨越山海,自美国、加拿大、瑞典、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等地奔赴而来,齐聚一堂,与昔日恩师同窗重逢,追忆青葱岁月,畅谈学科发展,共话跨越四十载的深厚情谊。学院党委书记宋毅;原党委书记黄如彬;原党委书记、原班主任林永生;关工委顾问委员、原党委副书记潘宝柱;原辅导员黄田等多位教师代表应邀出席,与校友们共忆往昔。本次聚会由1981级校友洪永顺主持。

宋毅为校友们呈上了一份精彩的学院发展“成绩单”。他围绕“敢为先、重细节、合为贵”的学院文化,系统介绍了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特别是在若干前沿领域实现“从01”的原创突破,令在场校友倍感振奋与自豪。随后,宋毅特别向1981级校友表达了诚挚谢意。他提到,在金能明、洪永顺等校友的积极推动与无私奉献下,1981级化学系校友设立了“龙湖科技奖学金”和“化学系81级院友奖学金”,不仅体现了校友对母院的深厚情谊,更以实际行动支持了化学化工人才的培养与学院发展。他代表学院,对校友们多年来始终如一的关怀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期待未来能继续与各位校友携手同行,共赴新程。 

屏幕上,一张张泛黄的毕业照、一幅幅熟悉的校园旧景徐徐展开,将大家的思绪拉回那段风华正茂的岁月。“从1个校区到4个校区,从2550亩到9800亩,从3000多在校生到5万余人……”黄如彬以一串串鲜明的数字,生动讲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回忆起四十年前的点点滴滴,他深情说道,在座的每一位校友,不仅是这段辉煌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不可或缺的亲历与参与者。

四十年,沧桑巨变,弹指瞬息间。原辅导员黄田老师在现场深情朗诵了自己为这次聚会连夜创作的诗词,道尽了四十年的光阴感慨。面对昔日的毕业合影,他仍能一一念出许多同学的名字,往事如昨,历历在目,这份历经岁月洗礼却未曾褪色的师生情谊,令现场洋溢着温暖与感动。

陈大勇校友深情回顾了田昭武老校长当年的殷切教诲:“做不同的事,做最好的事。”他说,这不仅是母校赋予他的治学坐标,更成为此后四十年工作与人生的黄金准则。发言最后,他满怀深情地祝福在座的每一位恩师与同窗,愿大家身体健康,期待来日再相聚。

 

蓝伟光校友幽默回顾了学生时代上白榜与同学切磋的趣事,并分享了在毕业后他如何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再到将专业领域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故事。厦大化学赋予我知识的底色,敢想敢试才能把技术转化为价值,他表示,无论身在何处,母校永远是我们共同的港湾。”

欢聚虽短,情谊长存。校友们共同拍摄了重逢留念的集体照,镜头定格下一张张笑颜,也记录下四十年后再度携手的珍贵时刻。

中午,校友们登上颂恩楼21层观景台,俯瞰厦大校园全貌,嘉庚风格建筑群尽收眼底,思源谷、芙蓉湖美景如画,大家纷纷拍照记录下母校新貌。随后,校友们移步至学院EA咖啡厅、上弦场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继续畅谈,交流彼此生活近况,笑声与回忆充盈其间。

当晚,校友们前往厦门宾馆举行博饼活动暨欢迎晚宴。掷骰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充满闽南特色的民俗活动将聚会推向高潮。学院特别选派两位歌声优美的同学到场献唱,为晚宴助兴,也为此次返校之旅增添了更多青春回忆与欢愉。

次日,校友们一同出发前往世界文化遗产——南靖土楼参观游览。大家在独特的客家圆楼与方楼间漫步驻足,领略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于山水环绕间继续畅叙情谊,为此次返校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四十年弹指一挥,归来仍是少年。此次聚会不仅是一次深情的重逢,更是一次精神的回归。无论走多远,厦大化学永远是我们的根。这是与会校友的共同心声。大家纷纷表示,将继续心系母校、助力学院发展,以厦大人的责任与担当,在新时代共同书写更加精彩的厦大故事。

图片| 蔡一凡

文字| 俞素欣

审核| 何丽芳

 

上一条:再获殊荣 ——电化学教师团队... 下一条:我院学子在第九届全国化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