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座】汪乐余:纳米探针的机遇与挑战:从上转换到磁共振成像

发布日期:2025-11-24     浏览次数:次   

名师讲座

报告题目:纳米探针的机遇与挑战:从上转换到磁共振成像

报告时间:2025-12-05 15:00

报告人: 汪乐余 教授

北京化工大学

报告地点:化学楼234会议室

转播地点:翔安校区能源材料大楼3号楼会议室5,漳州校区生化主楼307教室

报告摘要:

报告将从上转换发光、近红外光热到磁共振成像讲述选题思考与研究历程,探讨纳米探针构筑中的机遇与挑战,着重介绍19F磁共振成像(19F-MRI)研究的最新进展及未来机遇。19F-MRI背景低、穿透深、安全、无毒副作用,适合大型动物尤其是人体的深层组织影像分析,19F-MRI信号强度随19F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增加单个探针中19F数量,是提高19F-MRI信号强度的前提。但增加19F数量时,含19F分子运动性受限,进而降低19F-MRI信号强度。因此,如何在提高19F原子数的同时,仍保持含19F分子的运动性,是发展高灵敏19F-MRI的关键。开发了系列含氟多功能纳米探针,显著提高含氟功能分子数量并保持其良好的活动性,19F-MRI信号强可以对肿瘤进行19F MRI、CT、荧光、光热等多模成像示踪与治疗。

报告人简介:

  汪乐余,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7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2009年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博士后出站,随后加入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任教授、博导。主要围绕功能纳米材料、荧光探针、功能多肽等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生化传感、成像分析、纳米药物及能源催化转化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在包括JACS、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Chem、Sci. Adv.、Adv Mater、Adv. Sci.、Anal. Chem.等期刊上共计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相关技术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0多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重点项目、北京市国际合作重大项目、中石化委托技术开发重点项目等。


欢迎老师同学们积极参加!

化学化工学院

表界面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下一条:【名师讲座】程震:分子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