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至18日,厦门大学“春雨化梦-润泽知行”科普进社区实践队在学院侯旭教授指导下、团委书记高世杰带领下,奔赴厦门大学对口帮扶的南平市光泽县,开展为期6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实践队一行深入光泽县的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和红色教育点,通过趣味化学科普实验、实地参访调研、组织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乡村发展、投身乡村振兴。
专业科普:点燃科学梦想的燎原之火
实践队走进光泽县第一中学圣农新城附属学校及市民活动中心,为当地暑托班的200多名小学生精心设计并带来了一场场妙趣横生的化学科普盛宴。实践队在指导老师的专业指导下,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发了一系列浅显易懂却又蕴含丰富知识的化学科普实验,巧妙地将课本知识转化为指尖可触、视觉可观、味觉可感的生动体验,瞬间点燃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科普活动为了启迪孩子们的智慧,在实验中设计了许多思考的环节,通过贴近生活的问题巧妙地引出了水油不相容的原理。科普还让小朋友动手实践,他们自己亲自动手体验“无字天书”“爆爆珠”等实验,露出一张张满足的笑脸,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充满了生机与喜悦。

在短短的4天时间,实践队连续开展了7场“浸润式”科普活动,在介绍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同时,还引导孩子在体验中培养兴趣,在探索中提出疑问,在思考中启迪智慧,在精彩纷呈的化学实验中初窥世界的奥妙,在他们心中播下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种子。



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发展的青春动能
实践队一行走进了圣农集团参访调研。集团花费10余年、耗资10亿元培育“圣泽901”,解决白羽肉鸡国产化。他们将鸡粪、谷壳等废物转化为有机肥和生物质能源,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延伸了“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带动了周边3万多人就业,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前后三次视察圣农集团,他指出“要做现代化的企业,要做大一点。”农业现代化需要以创新驱动产业,以责任反哺社会,以绿色定义未来。


实践队还参与了中共光泽县委人才办、共青团光泽县委主办的青年入乡交流会,与油溪村返乡青年代表傅文燕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队员们走进君山村果蔬小镇,亲身体验田园采摘的乐趣。翠绿的果蔬、清新的田园风光,让队员们感受到了乡村产业发展的活力。夜幕降临,实践队前往油溪村,在晚餐期间参与“夜话经济,青年新声”活动。队员们结合上午在圣农集团的参观感悟以及下午的活动体验,积极建言献策,从农产品电商推广、乡村旅游开发、人才定向培养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想法,展现了厦大化院学子服务乡村振兴的热情与担当。

红色教育:传承永不磨灭的革命精神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实践队深入光泽县止马镇杉关村和寨里镇大洲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增强青年学子“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

杉关村地处福建与江西交界处,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革命先辈曾在此留下足迹。队员们全程专注聆听讲解员的细致介绍,并不时驻足凝视每一处革命遗迹。斑驳的墙面、锈迹斑斑的武器残骸、简陋的作战工事,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红军战士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为守护革命火种奋勇作战的壮烈场景。预备党员、2023级本科生张优在参观后动容地表示:“如今的和平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新一代青年应当铭记历史,将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队员们还爬上杉关隘口、追寻领袖足迹。1998年,特大洪灾给光泽县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破坏。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代表省委、省政府,为灾后重建的原中央苏区光泽县送来深切关怀,并在止马镇杉岭兴隆峰北麓的杉关隘口亲手栽植一棵香樟树,激励当地干部群众重拾信心、重建家园。

在大洲国共谈判旧址展馆内,队员们了解到,1937年,中共闽赣省委在此与国民党进行合作抗日谈判,此次谈判标志着闽北三年游击战争的结束,成功促成了闽赣边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队员们驻足凝视每块介绍展板,文字与图片交织,生动还原了波澜壮阔的抗战历程。他们仔细端详陈列的历史文物,从泛黄的信件到简朴的办公用品,每件物品都默默诉说着革命先辈在绝境中坚守着对民族解放与人民自由的执着追求。这些文物既是历史的鲜活见证,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载体,激励着青年学子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贡献青春力量。


厦门大学“春雨化梦-润泽知行”实践队用专业科普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科学梦想,从车间里的科技探索到田垄间的实践体验,从追溯圣农集团的发展历程到共话校地合作的未来路径,从杉关村的领袖关怀到大洲村的国共谈判的红色教育,镜头里的每一个瞬间,都在诉说着厦大青年与光泽县的“双向奔赴”,也见证着化院学子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的蓬勃动能。
文/连钇渊、沈耀蕊、马智君、唐亦欣
图/“春雨化梦-润泽知行”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