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庚精神·时代先锋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信息 材料与工业智能实验室党支部:打造党建激发科研 活力“试验田”,探索“一融双高”新实践

发布日期:2025-10-30     浏览次数:次   

嘉庚精神·时代先锋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信息

材料与工业智能实验室党支部:打造党建激发科研

活力“试验田”,探索“一融双高”新实践

 

编者按:为进一步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厦门大学于20247月启动首批“嘉庚精神·时代先锋”示范创建工作,遴选了一批先进基层党支部作为“南强先锋号”“青年嘉庚号”创建单位。各创建单位立足自身学科特色,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三重四融”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一批可示范、可推广的典型案例。本期为大家介绍“青年嘉庚号”创建单位——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信息材料与工业智能实验室党支部。 

一、基本情况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信息材料与工业智能实验室党支部成立于202111月,是化学化工学院第一个建立在实验室的师生联合党支部。自成立以来,党支部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和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有组织科研,推动基于人工智能的材料和芯片关键技术攻关,在重大平台建设、“卡脖子”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部现有党员39人,其中教师党员8人,学生党员31人,曾获评厦门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二、做法和成效

(一)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大思政”模式。

党支部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面对新时代青年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强的特点,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径。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三会一课”、双周政治理论学习等方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过系统化、制度化的理论学习,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创新教育形式,增强学习实效。积极构建“专家导学、支委领学、党员轮学、实践教学”多元学习机制,突破传统学习模式。创新打造“行走的党课”“红色家书诵读会”等品牌活动,推动理论学习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显著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推动党员教育入脑入心。原党支部书记洪文晶教授应邀录制2023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心怀“国之大者”,矢志科技报国》微党课,面向全国高校分享党建与科研融合的实践经验;主讲党课《科研工作者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使命担当》获评“20202022学年福建省本科高校‘书记好党课’”。聚焦课程思政,涵养使命担当。支部坚持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系统回应“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支部教师将学科前沿知识与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科技报国的使命意识,如洪文晶教授主持教育部“智能化学工程”新工科教改项目,以学科交叉与产学研协同为路径,推动课程体系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二)胸怀“国之大者”,展现“大团队”担当。

党支部坚持党建领航科研创新,在科研攻关中展现大团队担当。强化党建引领,创新组织模式。支部坚持将组织建设与重大科研任务紧密结合,依托课题组建立“科研创新党员先锋队”,系统构建有组织科研新范式。充分发挥党支部在科研攻关中的政治引领和组织保障作用,聚焦国家战略与发展需求,凝练重点研究方向,推动跨学科协作。建设重大平台,服务国家战略。支部党员积极参与高端电子化学品国家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的重组建设工作,建设价值近亿元的仪器共享平台;牵头建成我国首个面向能源材料的AI for Science科学智能实验室,承担总经费上亿元的国家人工智能新材料重大专项;与华为、宁德时代、航天科技集团、瓮福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显著增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突破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应用。支部党员所在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科学仪器与表征方法获包括诺贝尔奖得主所在课题组在内的国内外50余个课题组采用,并于2024年获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优秀奖,新增产值数千万元,并获批参与载人航天重大工程。突破芯片制造中光刻胶、电镀液及电子级超高纯磷酸等技术瓶颈,推动重大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三)落实立德树人,锤炼“先锋队”本色。

党支部充分发挥师生联合党支部的优势,不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坚持价值引领,夯实科技报国思想根基。建立“党支部书记+学术带头人”双轮驱动机制,将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学术指导全过程,推动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引导教职工党员带领学生党员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关键技术攻关中锤炼本领。一批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优秀青年人才不断涌现,支部越来越多毕业生加入华为、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领军企业,投身芯片制造等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攻关。坚持学术引领,打造前沿创新育人平台。支部教师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传帮带”形式指导学生团队参与高水平学科竞赛,多次获得“挑战杯”、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金奖、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举办的合成生物学创新赛金奖及腾讯人工智能专项基金支持,在Nature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多名毕业生获省级优秀毕业生称号。同时组织学生党员积极参与科普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坚持文化引领,厚植育人沃土。支部推动党建工作与实验室日常运行与管理深度融合,建立“党组织引领+实验室管理”双轨协同机制。依托“党支部书记午餐会”等活动加强师生沟通与人文关怀,营造团结和谐、严谨求实的实验室文化氛围。支部所在科研团队先后荣获中国化学会课题组风采创意大赛金奖、厦门大学实验室风采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形成“党建文化引领、科研文化赋能、创新文化涵育”的良好育人生态。

 

三、下一步计划

展望未来,在新时代科技报国的征程中,信息材料与工业智能实验室党支部将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大力弘扬“嘉庚精神”,持续推进“青年嘉庚号”创建工作走深走实。一是深化“党建+”融合工作机制,强化师生联合党支部示范辐射效应。以“党建+”为核心抓手,构建党建与科研、教学深度融合的工作体系,不断凝练可复制、可推广的支部工作经验,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二是强化有组织科研,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科研攻坚能力。充分发挥支部凝聚力与战斗力,组建跨学科“大团队”,围绕国家“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开展集中攻关,以有组织科研服务“国之大者”。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国家重大战略急需人才。启动“先锋引领”计划,成立科研攻关党小组,搭建实践平台,推动跨课题组学科交叉融合,强化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人才支撑,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创新答卷。

 

上一条:厦门大学本科生团队斩获国际... 下一条:三十载再聚首 化学系1991级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