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斌教授获国际电化学会2025年度ISE-Elsevier实验电化学奖

发布日期:2025-07-26     浏览次数:次   

近日,国际电化学会网站正式公布2025年度“ISE-Elsevier 实验电化学奖”,我院任斌教授因其在发展高时空分辨电化学谱学方法方面所作出的引领性贡献成为该年度获奖人。获奖理由中特别提到他所发展电化学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暂态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电化学暗场光谱技术引领了实验技术的进步,实现电化学界面探测和成像for pioneering and greatly adv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spectroelectrochemical methods with high spatial and time resolution. His developments in electrochemical TERS, transient electrochemical SERS, and electrochemical dark-field spectroscopy are at the forefront of experimental advances that allow probing and mapping electrochemical interfaces)。

ISE-Elsevier实验电化学奖由国际电化学会(ISE)与国际出版机构爱思唯尔(Elsevier)联合设立,每年评选一位在实验电化学领域取得突出成果,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学者。往届获奖人包括H. D. Abruña、N. J. Tao、P. Unwin等著名电化学家。该奖项的前身为Prix Jacques Tacussel奖,当时每两年评选一次,许多著名电化学家包括C. Gabrielli、J. Lipkowski、K. Itaya和我院的田中群院士等曾是该奖项的获奖者。据悉,获奖者将受邀于2026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第77届ISE年会上做40分钟的获奖报告(Award Winner Lecture)。任斌教授也已经获邀于2025年9月份在德国美因茨举行的第76届ISE年会上作60分钟的大会报告(Plenary Lecture)。

任斌教授简介

任斌教授,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表界面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仪器研制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课题等。长期致力于谱学分析和成像方法研究与仪器研制,聚焦于发展高空间/时间分辨率电化原位谱学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表界面过程和生物分析,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实现电化学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已在包含Nat. Nanotechno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0余篇,总被他引33000余次,h-index为85(SCI)。

任斌教授现任美国化学会《Analytical Chemistry》副主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光谱仪器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拉曼光谱大会和亚洲光谱大会等两个学术组织的指导委员会委员。于2021年入选国际电化学会会士、获美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分会2022年度电化学奖和2023年度福建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作为牵头人申请首设 “化学测量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并于2021年获教育部批准建设,现为教育部“化学101计划”12门课程之一的《化学测量学实验》课程牵头人。

下一条:听!老党员讲廉洁故事——化...